2008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左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 %、12.9%和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5700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9∶55.0∶38.1。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4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0%,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3.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7.1%,分别提高0.4个和1.1个百分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达54.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全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超过90家。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形成江海联动、跨江发展新格局,苏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成1340个重点减排项目,提前一年完成小化工三年整治目标。扎实推进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上好于上年。排污权有偿分配、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预计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48%和7.20%,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江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文化重心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唐汉以前的江淮地区到唐汉以后的江南地区的转移。江苏在文化上有“吴韵汉风”之说,江南地区属于吴文化圈,而徐州、宿迁等地区则属中原文化和北方语系地带,两者之间为吴韵汉风两相浸润的江淮地区。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京杭大运河的江苏段)、64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和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湘菜、闽菜、徽菜、浙菜)的分法中都有苏菜。
江苏菜系由扬州、淮安、镇江、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地方风味构成。
淮扬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主要指扬州、淮安、镇江等地的菜肴。南京菜古称京大菜、苏州菜古称吴菜。
江苏饮食主要是茶和酒两大类,茶文化集中于苏州地区。
个人对饮食文化贡献最大的是袁枚,编写了〈随园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