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规划局、市勘测院发布首版《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 古地图》,目前正式出版发行。此前,重庆晨报已独家对我市最早的市域全图、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后称战时首都)、川江图说集成等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说,这是我市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共收录从北宋到解放前期的重庆古地图533幅,时间跨度近千年。“这不仅对重庆城老地图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为研究重庆历史提供了地图工具,也给重庆市民揭开很多城市发展的“谜底”。
古地图分5大板块
当一张地图摆放在面前,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这座城市的概貌。可北宋到解放前夕的重庆老地图汇编在一起,就可以读出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迁史。
图集所选的古地图,时间跨度近千年。由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方志图、套图等部分组成,包含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山川名胜等综合信息。以“地图语言”,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重庆历史。
这本厚厚的图集,由巴渝寻踪、重庆疆域、主城变迁、区县方舆和分舆图汇五个板块构成。
其中,“巴渝寻踪”板块通过囊括华夏的古地图,来展现宋代至民国时期巴渝区域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以线条和符号记录了重庆在华夏大地上的建制沿革和政治经济地位;“重庆疆域”板块,收录了从清初到民国的一系列展现重庆疆域变迁的地图,反映了重庆辖区范围的变化过程;主城变迁再现了重庆老城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的发展变化;区县方舆板块汇集了现今重庆境内29个远郊区县民国及以前的古地图,为读者展现了区县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分舆图汇则以系列地图的形式,从山川、河流、城市规划等方面展示出重庆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触摸重庆千年历史
翻阅这本历史地图集,读者可以穿越时空,感受重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风貌。多是珍贵的地图,再现重庆城千年历史。
《禹跡图》、《九域守令图》、《地理图》、《广舆图》及后来的《新中国大地图》,演绎了重庆市由渝、恭、重庆府到重庆市的变化。
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重庆府图》、《夔州府图》展现了今重庆辖区的范围,这两张古地图合起来,就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重庆市市域全图。收录了三幅《重庆府治全图》,还原了重庆开埠前后的盛况;民国时期的《重庆市市区经界草图》绘制了建市初期的市域;《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表现出重庆在抗战之后的规划建设情况……
我们可以在图集中“按图索骥”,去触摸不同历史时期重庆发展变化所留下的痕迹。
从3000多幅中选出
据介绍,目前,世界很多城市有将古旧地图汇编出版,国内有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汉、杭州等,重庆出版的历史地图集,填补了空白,对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地域文化特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规划局牵头,市勘测院于2011年启动编制工作,项目被列入“十二五”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纂委员会由市领导黄奇帆担任主任,凌月明担任副主任。图集编辑部由市规划局曹光辉局长担任主编,市规划局张远总规划师担任副主编,并邀请了6名专家组成顾问团,开展编纂工作。
收集资料的工作人员,走了北京、四川、江苏、杭州等十余个省市的110家单位,收集到3000余幅古地图资料,并从中遴选出533幅出版发行。
哪里能看老地图?去重庆图书馆
这本历史图厚达400多页,全彩色印刷,封面比两本杂志放在一起还大。
据了解,《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 古地图》印刷总计1000本,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价值1618元。但因为印量较少,将首先满足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相关研究机构等,目前在市面上还不能购买。
昨日,市规划局向7家单位赠书,分别是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联线、市社科院、市文史研究馆、市地方志办公室、重庆图书馆。市民若想看到这本书、或查阅古地图资料,到重庆图书馆等地比较方便。
随着第一卷的编制完成,第二卷《历史专题地图》也已启动。届时将依据重要史料和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编绘从古至今的各类地图,以地图来重现重庆历史上重大事件,还原重庆变迁的过程。让市民通过接触古地图,理解自己城市历史的变迁,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你若有重庆城老地图的线索,可以拨打重庆晨报热线966966,或者直接告诉市勘测院地图编制所。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通讯员 熊明 肖城龙 李哲 张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