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国际旅行社网站!

江苏国际旅行社江苏国际旅行社

江苏旅游集散中心

江苏站

切换省市

首页> 江苏地图 > 老人收藏北京的心愿:绘制的现代版“北京全图”(2)

老人收藏北京的心愿:绘制的现代版“北京全图”(2)

发表于:2013-07-12 00:53 字体:

  决心下了,可是量起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开始,舒世忠把自行车靠在墙上,等没人通过的时候拉开盒尺量。可是只用了一次,他就发现这实在是个笨方法:胡同里人来人往,再说哪找这么长的尺子量胡同的长啊!一下子就慌了神的舒了没办法只得回家。

  但在办公室的聊天中,他得到了启发。同事聊天目测办公室的面积,舒世忠猜错了。同事告诉他:你走五步大概三米,一算就知道面积了。同事无意间的一句话引起了舒世忠的思考:既然这样,那我直接走胡同数步子不就可以了吗?

  走胡同和拍胡同的难度远远小于画胡同,但仅仅是知道怎么量距离了还远远不够。事实上,舒了走了20年胡同,都是为了画下那张北京全图做准备:胡同的宽窄、长短,拐弯、交会处,都要严格按照走出来的数据下笔。同时,舒世忠还在走的过程中记录下古树、门墩、门联、砖雕、水井和垂花门,所有带有北京记忆的东西,他一样都不放过。回到家里,舒世忠就开始整理和作画。没有专用的绘图桌,他只能把专业的图纸卷起来,趴在桌子上,细心作画。时间一长,胳膊肘被硌得生疼,舒老就拿来毛巾垫在胳膊肘下,继续画。除了身体上的困难外,专业上的门槛也很高。尤其是胡同的拐弯处,经常要骑着车再返回去多次测量……更专业的测量问题舒老自己也解释不清,只是知道怎么画出来是对的。

  偌大一张图的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成千上万条线、圈、点。所有空当的地方,都注满了说明。胡同的来历、名人故居,无论是戏楼会馆,还是院落古树,哪怕是胡同细小的拐弯……人们看到的,俨然是活生生的古都生活!

  一走一画一留影,舒世忠完成了到舒了的过渡。

  走进胡同寻回沉默的角落

  东四十四条胡同。从西口进去,路北有一个大门。金碧辉煌的宅子,昭示着它得意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胡同口的这个院子,是汉奸金璧辉父亲肃亲王善耆的宅邸。2001年6月,舒了从后面的胡同进去,和往常一样测量和记录着胡同的长宽。一个建筑很讲究的老宅引起了他的注意:瓦上有怪兽,不是一般家庭的宅子。周围老百姓叫这家“刘家大门”,“这是后院,大门在前面那个胡同呢!”

  舒了绕到了十四条胡同,根据位置判断找到了传说中的“刘家大门”。这一看,着实让他一怔:在资料里根本看不到这所宅子的历史,只能看到胡同口的金宅的历史。这宅子阴阳瓦齐全,门牌75号,大门上部是彩绘的花鸟,下面两扇红漆大门闪闪发亮,门前还有一对门墩,怎么看怎么像个大户人家的院子。既然资料没有记载,那就补齐它!舒了已经不是第一次下决心做这件事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记载没有被记载过的胡同历史了。

  还好周围有居民在闲聊,舒了过去和她们攀谈起来。一个妇女向东一指:“你到东边那个小门去问,他们之间有关系。进去后找吴老师,他是教书的。”

  舒了进了小门,看到了80多岁的吴镇之老人。和老人聊了很久,舒了才知道这家院子的历史。75号大院的主人名叫张德彝,是清末政府驻英、法的钦差大臣。17岁毕业后,张德彝被派出国考察,后任出访外国使团的翻译。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老师,是用英语和美国总统交谈的第一个政府官员,同时此人还目睹过巴黎公社起义。吴镇之对这位不速之客很是客气,之后两个老人还不断有过联系。

  700多年历史的胡同,该有多少人从同一条胡同经过,该有多少人在同一条胡同落脚。舒了说,胡同本身就藏着无数的文化宝藏,他的任务,就是在行走中发现。

  一日,舒了来到宣武区长椿街,路西的感化胡同给他一种特殊的感觉。胡同北侧,东西方向上有一堵高高的、上面装有铁丝网的围墙,围墙围起来的院子看上去像个厂子。一个厂子的围墙为什么要装铁丝网?舒了遇到了周边的一个叫王朝明的老大爷。

  王朝明告诉舒了,这是袁世凯当政时的杀人场。从大门往西100米左右,舒了看到了一个厕所。王朝明老人告诉他,这是给犯人预备的,本来墙上有一个大洞,里面杀人后尸体就从大洞里递出来,专人负责运往附近的乱葬堆。大门里面,则有个高大的木头架,上面放着各种刑具,手铐、脚镣和鬼头刀等。在感化胡同的那一天,舒了收获很大。

  但为了确认信息是否准确,舒了又找到了其他居民,大家说的都差不多。回到家后,舒了拿出了《燕都丛考》和清末时期的北京街巷图。经过反复查找和比对,终于确认了答案。据《燕都丛考》记载:“自校场口而西曰老墙根……其西口曰火道口……民国元年设刑场于其后,今已移至天桥。”这里所说的校场口即今校场口胡同,火道口即今老墙根胡同西口,民国元年设刑场于其后,就是指现在的感化胡同。通过查证,舒了再次补充了历史的空白。

  除了拍照画图,舒了还在努力写书。“要用文字系统地记录下来我走胡同这些年的所有见闻。”目前舒了老人正在写的是老北京的门联,他神秘地告诉我,这里面的历史内涵更广,但现在还不能说。他想一个人静静品味这些内涵之后再系统地呈现给读者。

  一个八旬老人对历史的温存

  “我们的城市在进步,要发展就要有拆除。但总有些历史文物在那里默默地守候,我们要发掘,更应该去保护。”舒了不是一个固执的老头,而是一个对历史怀有温存的老人。

  东城区薛家湾胡同39号院,门额上刻着“钱氏宗祠”几个字。如今这里已被保留下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建,供后人研究和瞻仰。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个民宅。

  那天舒了走到了39号院的门口,打听着进了院里,找到了93岁的钱鸿绪。老人是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的33代孙。但由于上世纪“文革”期间祠内的牌匾供品都被砸毁了,钱家一家人对祖上的历史已经不甚了解了。唯一的线索来自院里深埋的石碑。舒了回到家中想尽办法,最终在国家图书馆抄到了碑文的内容,并发现了深埋地下的历史。

  采访的几天前,一位钱姓的老太太给舒了打电话,并最终如愿和钱氏宗祠的人取得了联系。“隔了这么多代,还在惦记着家族的族谱。”舒了说他很能理解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对历史的这种归属向往。

  走了这么多胡同,舒了也在感动着。东城区西裱褙胡同的红漆大门里,曾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的住处。清朝末年的“醉鬼张三”(本名张长帧)本住在丰台马家堡,后经友人介绍,怀着对于谦的崇敬搬到了于谦祠内守护和祭祀,直到1945年病逝,从未间断。

  虽然时过境迁,但直到几年前政府接管,这个小院子依然由张家后人在守护。也正是这些人,在感动着舒了,让他走胡同的脚步从未停歇。

  心未了。舒了老人总是跟我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去年视力急剧下降,心里很是担心,怕完不成收藏北京的这个心愿。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国际旅行社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加QQ361040607即时清除!
------分隔线----------------------------
更多

江苏地图

主题游
江苏亲子游
江苏自驾游
江苏自助游
江苏春游
江苏赏花
江苏游轮
江苏出境
江苏极限游
网站导航
江苏新闻
天气预报
江苏地图
旅游攻略
旅游问答
民族风情
江苏旅游
旅游景点
江苏租车
旅游团购
关于我们
旅游网站大全
云南旅游
丽江旅游
西双版纳旅游
普洱茶旅游
云南特产旅游
昆明旅游
丽江旅游
大理旅游
楚雄旅游
香格里拉旅游
泸沽湖旅游
玉溪旅游
罗平旅游
北京旅游
深圳旅游
黑龙江旅游
内蒙古旅游
西藏旅游
浙江旅游
濮阳旅游
腾冲旅游
重庆旅游
上海旅游
天津旅游
香港旅游
台湾旅游
安徽旅游
福建旅游
甘肃旅游
广西旅游
贵州旅游
海南旅游
河北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吉林旅游
江苏旅游
湖南旅游
宁夏旅游
辽宁旅游
江西旅游
青海旅游
山东旅游
山西旅游
四川旅游
陕西旅游
新疆旅游
江苏旅游团购
江苏旅游团购
江苏旅游_江苏旅行社_江苏旅游攻略_江苏旅游团购_江苏地图全图_江苏租车_天气预报_江苏国际旅行社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媒体联盟